會計的基本假設包括哪些(常見的三個會計恒等式)
發布日期:2022-10-18??正穗財稅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
會計基本假設的理解
會計基本假設又稱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對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空間范圍和計量標準等所做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人員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會計主體假設要求會計人員只能核算和監督在主體的經濟業務。會計制度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應當注意的是: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會計主體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消減業務。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需要注意的是,持續經營只是一個假定,任何企業在經營中都存在破產、清算等不能持續經營的風險,一旦進入清算,就應當改按清算會計處理。
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會計期,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
會計年度采用的是公歷年度,即從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
中期是短于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又可以分為月度、季度、半年度。
由于有了會計分期,才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才產生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質的區別,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
考點9: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我國會計法規定,企業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折算為人民幣。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